本周高开低走后微幅上扬,非常平稳,看起来很磨叽很嘚瑟,完全就是牛皮盘整,这都是平准基金熨平指数的结果。
今天主要说说后三至五个月啥是热点的问题。我一向说到啥时候炒啥股,报告期炒业绩,间歇期炒题材,目前正值三季报期,而今天的题目就是要看淡业绩,为什么?
1 此前也说过,年报是大考最重要,中报是中考次重要,而三季报和一季报则仅仅是期中测验而已,不那么重要。尤其是三季报仅仅在十一长假后20天左右就要全部公布完,比一季报四月份一个月之内30天还少十天,所以容易一带而过,难以消化反应。
2 今年中报炒业绩炒涨价过于集中,从二季度一直到八月中旬将近5个月的时间只炒了8个板块(保险、银行、白酒、白电、有色、煤炭、钢铁、化工)的预增中的几百只股票。而到了当下再有增长和涨价的其他板块已不多见了。
现实是本周初最先公布的三只高增长的股票方大化工、旗滨集团、博汇纸业均有见光死的表现。
而一旦进入四季度乃至转过年的春节前,这一时间段每年都是题材炒作的最佳阶段,因为年报在春节前很少有公布的,所以这一段时间完全没有报表公布的压力。所以正统的保险的说法始终让你注重业绩,而我认为这是分阶段的。
按惯例年底年初这一大段时间两大题材是必炒的,一为高送转,二为重组摘帽,目前重组股权转让的和抢权填权的品种已初露锋芒。
看一看本周较活跃的医疗器械板块,其实涨幅前列的是次新医疗器械,老一点的绝对龙头九安医疗也涨不过次新的乐心医疗。
再看一看今天启动的环保工程,今日涨停前十的只有一个蒙草生态是老龙头,其他六家都是上市不足一年的次新环保股,另外三只也是上市两年多点的,也勉强算得上次新的股票。可能由于这两个行业新上市的比较多,所以它们一涨就把整个行业的品种激发了。
所以从本质上说,不是包括医疗器械包括环保这两个行业有多好,而真正原因炒的是次新,炒的是抢权填权。
前期我们看到次新股涨一阵就跌一阵,持续性不那么强,但是我要说的是在此后的三五个月内,它们都会涨多跌少,或者是在抢权,毕竟今年已经大干快上了350多只新股,其中会有不少明年送转股的,而且记住,历年的经验是送转比业绩增长更值钱。或者是已经大比例送过股的,在低位蛰伏已久要展开填权了。所以做个简单公式如下:
次新+
次新+低位(目前的另一风口是低位补涨股)
次新+低位+小盘(盘小对抢权股来讲容易送股、对填权股来讲容易再送)
次新+低位+小盘+科技(以5G为首的科技股最具人气、最具持续度)
本周市场走势一一验证了我上周说的新常态,比如“牛皮盘整”,比如“主力控权重”,本周一的高开完全是受内外部利好刺激所致,然而工农中建行等超级主力却都在砸盘调控指数。可能买的多为北上资金,毕竟周一一天沪港通流入75亿,创下两年新高,比如“多数都不动”,比如“无需放量能”(沪深累计四、五千亿也小涨),比如“轮动搞平衡”,昨日尾市使大盘止跌回升的保险股功不可没,新华和平安均涨了三点多,尽管同样是金融板块的银行和券商昨日没啥动静,周一还砸了盘。下周还是那个观点:不大涨,后市仍平稳,有大涨因略有警惕。